位置:首頁 > 媒體視角
近日,《寶雞日報》記者以《科技賦能 讓老企業煥發新動能》為題,報道寶雞合力叉車有限公司自動化、智能化生產,推動企業發展提質增效,以下為報道全文:
8月4日,記者走進寶雞合力叉車有限公司,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老廠區內,機器轟鳴。廠房外表陳舊,但里面的生產線上,昔日的人拉肩扛、人來人往的生產場景,已經被一條條智能化生產線所取代。偌大的廠房內,只有幾個工人,一臺臺機器人自動操作,將智能化體現得。
流線化智能機器人正在作業。石寶軍 攝
??寶雞合力叉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占倉介紹,公司目前有兩個生產廠區,占地面積244畝,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,從業人員660人,其中技術人員30余人。自2018年以來,先后實施了新能源叉車及智能化提升項目、基于流線化的智能化改造等項目,累計投資1.25億元,以自動化、智能化提升為目標,投入了新的數控化設備和自動化加工單元,完成了門架、車架機器人焊接生產線的自動化改造。投資建設的制動器底板智能化生產線、制動鼓自動化加工單元、貨叉架自動化生產線已經投入使用,緩解了生產制造壓力,打破了生產瓶頸。通過持續不斷的技改,公司現有叉車總裝生產線4條、各類零部件自動智能生產線40余條、整機數字化檢測線3條,標準試驗場2處,各類進口、國產先進設備及檢測儀器500余臺(套)。
??邊走邊看,記者明顯感受到老企業迸發出來的新動能。據介紹,該公司不斷追求技術創新,注重知識產權保護。目前,擁有陜西省認定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,技術中心下設3個研究所,先后獲得過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8項,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;擁有各類專利80余項,其中發明專利8項、實用新型專利69項、外觀專利3項。
??科技賦能,一邊技改一邊生產,讓企業如虎添翼。不同于有些老企業技改,拆掉廠房重新建設,寶雞合力叉車有限公司老廠區技改采用的是在老生產線上,根據現實情況,一邊進行技術改造一邊生產,不僅保證了技改的逐步實現,而且確保了穩定的產量,讓技改實現了效益大化。
??“通過技改,我們老廠區產能從原來的每天60臺,提高到了現在的每天120臺,用工規模從以前的1200多人,降到了現在的660多人,產能提高了,成本降低了,我們嘗到了技術改造的甜頭。下半年我們將對現有的兩條結構件涂裝線進行改造升級,在滿足水性漆噴涂要求的同時,實現機器人自動噴涂。同時對驅動橋橋殼生產線實施自動化改造,進一步提升產能和生產效率?!闭勂鹣掳肽甑拇蛩?,張占倉如是說。